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“要構建清潔低碳可靠高效的能源體系,控制化石能源總量,著力提高利用效能,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,深化電力體制改革,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” 。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以*大化消納新能源為主要任務,是未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的主體,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能源行業(yè)發(fā)展格局。
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是高比例新能源、高度電子化、寬頻域振蕩的電力系統(tǒng),電源、電網、負荷、儲能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通過電力流和信息流耦合聯動,并與外界進行能量和數字交互,擁有全域互聯、高效感知、海量數據分析、智能化決策能力,具有低碳高效、可靠可控、柔性開放、智能交互、價值創(chuàng)造的特征。構建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,如何實現系統(tǒng)的可靠穩(wěn)定運行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,要求電網積極探索“源網荷儲”深度聯動的系統(tǒng)發(fā)展路徑,尋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撐。而元宇宙技術作為數字孿生技術、5G、云計算、XR、人工智能、區(qū)塊鏈、大數據等技術的集大成者,能夠更高效的賦能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建設,助力能源系統(tǒng)的低碳轉型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強大動力。

一、概 述(LYZJ-VGB2002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為您解除一切后顧之憂)
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是我公司全體科研技術人員,依據國家標準GB507-1986及行標DL/T846.7-2004的有關規(guī)定,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,經過多次現場試驗和長期不懈努力,精心研制開發(fā)的高準確度、全數字化工業(yè)儀器。為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,該系列儀器可分為單杯三杯及多杯等型號。儀器操作簡便,造型美觀大方。由于采用了全自動數字化微機控制,所以測量精度高、抗干擾能力強、方便可靠。
二、特點(LYZJ-VGB2002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為您解除一切后顧之憂)
1. 儀器采用大容量單片機控制,工作穩(wěn)定可靠;
2. 儀器內設寬范圍看門狗電路杜絕了死機現象;
3. 多種操作選擇,儀器程序設有GB507-1986、GB507-2002兩種國家標準方法、行業(yè)標準DL/429、國際標準IEC156及自定義操作,能適應不同用戶的多種選擇;
4. 儀器油杯采用特種玻璃一次澆鑄成型,杜絕了漏油等干擾現象的發(fā)生;
5. 儀器獨特的高壓端采樣設計讓測試值直接進入A/D轉換器,避免了在模擬電路中造成的誤差,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;
6. 儀器內部具有過流、過壓、短路等保護等功能,并且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,電磁兼容性好;
7. 便攜式結構,易于移動,戶內外使用均很方便。
三、技術指標(LYZJ-VGB2002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為您解除一切后顧之憂)
1. 升壓器容量 1.5 kVA
2. 升壓速度 0.5kV/s-5.0kV/s(每0.5遞增)十檔任選
誤 差 0.2kV/s
3. 輸出電壓 0~80 kV(可選)
4. 電壓精度 ±(2%讀數+2字)
5. 電源畸變率 <1%
6. 電極間隙 標準2.5 mm
7. 試驗次數 6 次(1-10次可選)
8. 靜放時間 900S(0-5900 S可選)
9.間隔靜止時間 300S(0-5900S可選)
10.攪拌時間 15S(0-99S可選)
11.顯示方式 大屏幕液晶漢字顯示
12.通訊接口 標配232通訊接口。
13.外形尺寸 長430 mm;寬350 mm; 高370 mm
14.儀器重量 36 kg
四、使用條件(LYZJ-VGB2002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為您解除一切后顧之憂)
1. 環(huán)境溫度 0~40℃
2. 相對濕度 ≤ 85%
3. 工作電源 AC 220V ± 20%
4. 電源頻率 50 Hz ± 5 Hz
5. 功率消耗 <200 W
五、機箱及面板部件說明(LYZJ-VGB2002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為您解除一切后顧之憂)


1. 液晶屏 顯示日期、時間、操作參數、測試結果、操作菜單提示等相關信息;
2. 功能鍵 選擇設置操作參數;
3. 打印機 打印測試結果;
4. 按壓開關 按壓此處打開或閉合箱蓋;
5. 指示燈 燈亮時表示相關操作步驟正在進行中;
6. 油杯箱蓋 打開后放入或取出油杯,關閉后方可進行測試;
7. 溫濕傳感器 測量攝氏溫度和相對濕度,并轉換為數字信號加以顯示;
8. 地線柱 可靠的地線連接柱;
9. 電源插座與開關 良好插接AC220V 50Hz電源線;
六、操作步驟圖解
1. 插接電源線,打開電源開關,液晶屏顯示開機頁面(圖1)

2. 在圖1頁面下,按設置鍵進入下一個頁面(圖2);

3. 在圖2頁面下,按選擇鍵移動光標√至GB1986處,按確認鍵即可進入國標1986設置子頁面(圖3)。

在圖3頁面下,按+或-鍵設置停升電壓,其默認值是80 kV,可選范圍10 kV~80 kV(檔位增量10 kV)。選擇好后按確認鍵返回開機頁面,按開始鍵進行測試。
注:圖3頁面選擇鍵是為多杯位選擇預留的!
4. 在圖2頁面下,按選擇鍵移動光標√至GB2002處,按確認鍵即可進入國標2002設置子頁面(圖4)。

在圖4頁面下,按+或-鍵設置停升電壓,其默認值是80 kV,可選范圍10 kV~80 kV(檔位增量10 kV)。選擇好后按確認鍵返回開機頁面,按開始鍵進行測試。
注:圖4頁面選擇鍵是為多杯位選擇預留的!
其他標準設定方法與國標相同!
5. 在圖2頁面下,按選擇鍵移動光標√至時間設置處,按確認鍵即可進入時間設置子頁面(圖5)。

按選擇鍵移動光標—至年、月、日、時、分處,按+或-鍵選擇具體數值后,按確認鍵確認,并返回開機頁面;
6. 在圖2頁面下,按選擇鍵移動光標√至自定義設置處,按確認鍵即可進入自定義設置子頁面(圖6);

在圖6頁面下,按選擇鍵移動光標到相應的選項,再按+或-鍵可進行相關參數的設置。其中:
靜置時間 可選范圍1~99 min(檔位增量 1 min);
間隔時間 可選范圍1~99 min(檔位增量1 min);
攪拌時間 可選范圍1~99s(檔位增量1s);
停升電壓 可選范圍10~80 kV(檔位增量10kV)。當儀器升壓到停升電壓以后將停止升壓,并進入到保持狀態(tài)。若持續(xù)15 s無擊穿,儀器將默認當前停升電壓為絕緣油擊穿電壓;
打壓次數 可選范圍1~10次(檔位增量1次);設置好后按返回鍵返回開始頁面并保存所設定數據,按開始鍵進行測試。
7. 每次擊穿電壓值和輪回次數自動存儲,測量完畢后顯示測試完畢,然后按確認鍵返回到開機頁面(圖1),按打印或顯示鍵進入油杯每次擊穿電壓值和平均值的存儲記錄(圖7)。

按打印鍵打印測試結果,按返回鍵返回開機頁面(圖1)。此界面有數據上傳功能,可通過232接口與電腦相連,并按上傳鍵,可對電腦上傳相應數據。
元宇宙技術強調以全息構建、全息仿真、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融合為基礎實現“虛實雙向交互”,其關鍵價值在于深度賦能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。當前電網數字化轉型升級正處于高速發(fā)展階段,不少場景數字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但在電力調度運行、電網暫態(tài)實時互動等方面存在不足。推動元宇宙技術高度融入電力網絡,構建物理電網在虛擬空間完整映射與實時互動的“電網元宇宙”,通過電網狀態(tài)智能感知和數據采集實現“由實向虛”,通過智能分析、科學決策、實時優(yōu)化運行控制實現“由虛向實”,能夠加強電網感知、決策、控制能力,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,推進智能輸電、配電、用電領域升級,為全方位應對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建設帶來的運行復雜性和風險挑戰(zhàn)做好準備。
(一)提升電源側功率預測能力
一方面,發(fā)電功率預測是新能源電網端進行場站控制,保障新能源電力可靠接入電網的必要前提,另一方面,國家能源主管部門正持續(xù)加強對新能源功率預測的考核,功率預測準確性成為影響電站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精準的功率預測有利于電網調度部門的決策,進而減少棄風、棄光、極端天氣、設備故障、電磁干擾等導致的發(fā)電損失和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性問題,增強新能源場站的市場競爭力。通過機器學習、AI技術、數據清洗技術等元宇宙相關技術的應用,“電網元宇宙”可將NWP數據、新能源運行實測數據和新能源地理信息數據等進行整合,建立“算法模型”,提升新能源場站出電的可預測性。
(二)挖掘電網側海量數據潛力
隨著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中電網規(guī)模的持續(xù)擴大和新能源的大量接入,電力生產的計量和管理變得更加復雜,電網由單純的電力輸送網絡轉變?yōu)槟茉淳C合利用平臺。電網復雜化、潮流概率化、電網利用率下降等問題凸顯,“電網元宇宙”將深挖電力數據潛力,進一步加強電網省間互聯互通,助力電網向有源供電網絡、交直流混合柔性電網﹢智能微電網等多種形式并行發(fā)展,為電網帶來更深層次的主、配電網融合和更大的優(yōu)化空間。
(三)擴大負荷側響應廣度深度
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調控方式不同于傳統(tǒng),需要電網側和負荷側的雙向協(xié)調互動,負荷側調節(jié)的深度參與將對系統(tǒng)的穩(wěn)定運行起到重要的作用。“電網元宇宙”應用前沿的通信技術和智能算法,消除負荷側數據孤島,構建智能化負荷管理系統(tǒng),實現負荷用電需求預測、負荷精準調控和用戶常態(tài)化、精細化的用能管理,從全業(yè)務范圍、全區(qū)域廣度、全時間尺度多個維度提升負荷側響應能力。
(四)提升儲能側的儲能保障性
儲能是電力系統(tǒng)中的特殊環(huán)節(jié),是增強電網柔性的主要途徑,可與源、網、荷等靈活組合。當前我國儲能技術處于高速發(fā)展階段,儲能設施建設規(guī)模與新能源發(fā)展同頻增長,單體儲能項目裝機規(guī)??焖僭鲩L加上應用場景的復雜化,儲能側保障問題凸顯。“電網元宇宙”可依托人工智能、區(qū)塊鏈、大數據等技術,賦能儲能系統(tǒng)的實時遠程監(jiān)控、遠程運維、故障診斷和自恢復、消防可靠協(xié)調、大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等場景。同時,賦能儲能系統(tǒng)設計和策略優(yōu)化,提升儲能系統(tǒng)的經濟效益。
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內容僅供參考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